2006/11/12

Sodagreen

這幾個星期,前後總共在 The Wall 聽了三場 Sodagreen 的正式演出,
今天是我購票觀賞的最後一場,來寫寫感想吧~:)


第一次聽到 Sodagreen 的音樂是在 2005 年三月,他們還沒正式發唱片之前,
那時聽到的,是一小段放在網路上,青峰獨唱的音樂檔 - AIR,
由於是高壓縮比、K 數較小的 demo 檔案,所以音質略為模糊、不甚清晰,
還記得聽完的第一個反應是:「這主唱的名字.. 跟聲音.. 怎麼都有點像男生?」
當時留下的感覺是 - 蠻好聽的,是種沒有聽覺負擔的音樂。

幾個月之後,他們以樂團的組合出道,發行了第一張同名專輯「蘇打綠」。


我聽專輯時有個習慣,拿到新專輯之後,
首先不看歌詞、直接播放 CD,從頭到尾閉目聆聽一次,
並由此決定要不要打開歌詞對照,或者是否要繼續聆聽這張專輯。

我時常在想,如果不是因為自己身邊的朋友剛好喜歡他們,
並且常常參與活動、團購門票、讓我也能有進一步的機會去接觸,

那麼,Sodagreen 的音樂對我來說,聽起來會是什麼感覺?

一直以來,在聽優客的專輯時,腦中也常常浮現類似的問號,我總是試著去模擬可能的答案,

若沒有這些朋友讓我能夠溫故知新,進而持續聆聽他們的音樂和作品,
那麼這些音樂對我來說,以一個全然陌生的角度,聽起來會是什麼感覺?

不過,我想這個問題,是永遠找不到答案的。:)


也因此,我只能試著將心中所有既定的印象拋開,讓自己從已然熟悉的情境中抽離,
用直覺,來為他們的音樂下一個註解,

對我來說,我從 Sodagreen 的音樂中感受到的是「青春、文藝、夢想 與 自由」。


青峰的詞曲,尤其是詞,
乍看之下似乎只是由一些深奧詞藻所堆砌而成的抽象詩篇,
但逐一細品之後,由字裏行間的對比隱喻去昇華,可以逐漸體會到其幽微細膩之處。

詩章般的詞藻加上略為浮幻的迷離音色,再以華麗的技法去詮釋,
這或許可以稱得上是流行音樂領域的一次進化,
遠遠的拋開了既有的模式,創造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新音樂型態。

專輯裏還有鼓手小威的作品,
他的音樂節奏明快,力道十足,歌詞也較為直接,
我很喜歡他的作品,他的作品讓 Sodagreen 的專輯多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。


記得第一次看演出時,散場之後有個簽名活動,那回簽的是預購的贈品小情歌,
一路排隊簽過去,青峰簽完之後,抬起頭來看著我,
然後主動的伸出左手來要跟我握手,當場我還真的愣了一下,

對於已經在社會上打滾了一陣子的我來說,
早已練就了從握手的瞬間就約略判讀出對方個性、想法的能力,

那一瞬間我所感受到的,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誠感謝,
那種直率和真誠,讓原先只是抱持著純欣賞態度的我,
也開始逐漸認真看待起 Sodagreen 的演出,
並且仔細感受他們在舞台上、音樂裏所傳達的訊息。


講到現場演出,團員間彼此互虧的臨場反應也是一絕,
惡搞的開場及過場影片,再加上能迅速炒熱場子的精彩「脫口秀」,
讓整個演出的過程變得相當有趣,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整個表演的精華。

看了幾次之後印象最深刻的,還是 Sodagreen 團員之間的默契和友情,
對於這個部份,真的有很深的感觸。

如果成功也有組成元素,就團隊而言,
他們彼此間的羈絆,或許正是成功所不可欠缺的要素吧。

還記得有一場,Bass 手馨儀彈鋼琴時頻頻出槌,
平時看來有點玩世不恭的阿鞏一反常態的收起笑容,
說了一段很長的話來安慰她,那種全力相挺的情誼令人感動,
比起那種動不動就說自己不合的組合來說,感覺真是好太多了~XD

看到團員間的互動,我也會回頭想想自己和公司同事間的關係,
一樣是在追逐夢想,我也希望自己能有這樣子的同事啊~:P

看到他們所從事的工作、發表的作品,能得到這麼多人的真心認同,
欣羨之餘,也希望能像他們一樣,在屬於自己的領域完成屬於自己的夢想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張貼意見時,請記得選擇發表留言的身份
若無相關帳號,可於下拉選單選擇「名稱/網址」項目直接填寫暱稱,感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