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到中環下車,接下來的行程是安排到喜記吃避風塘炒辣蟹,
Michelle 告訴我們要從中環到銅鑼灣可以選擇地鐵、也可以搭電車,
雖然肚子有點餓,坐地鐵可能會比較快,但既然身為觀光客,那當然是選擇搭乘港島線電車囉~XD
↑電車
香港電車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,
它除了是港島北部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,也已經成為十分著名的旅遊景點。
電車系統只在香港島的北邊才有,由堅尼地城開到筲箕灣,
自 1904 年通車至今,是香港第二古老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。(最早的就是山頂纜車)
↑電車軌道
電車靠著上方的電纜線供應行駛動力,底下有車行軌道,
電車就沿著軌道行駛,而其他的車輛也可以行駛於電車的軌道上,只要保持距離別撞上電車就行。
香港電車的收費相對於其他交通工具來說是非常低廉,也是香港島上收費最便宜的陸上交通工具,
電車成人票價港幣 2 元,12 歲以下的兒童及 65 歲以上的老人票價港幣 1 元,
電車的票價是全程固定的,並不會因為路程長短而有所不同。
↑電車軌道
等電車的地方就在馬路中央的分隔島上。
回來之後我問 Kitty,所有的重要交通工具,包括電車地鐵在內都只分佈在香港島北部,
那麼香港島南部呢?會不會很荒涼?住港島南部的居民豈不是很可憐?
Kitty 回我,香港島南部全都是高級住宅區啊,住這個區塊的人大多有私家車代步,
一點也不會荒涼的,所以原來電車與地鐵這類的大眾運輸工具,真的是建來給沒錢養車的「大眾」乘坐的。XD
↑中環地鐵站
我們就在中環地鐵站的正對面等電車。
↑電車內
上了電車,非常專業的 Kitty、小蘭和 Michelle 立即帶我們上到電車二樓,
並且坐到了電車前方視野最好的幾個位置,
大概是年代比較久遠的關係,坐這種電車感覺會有點搖晃,
我們坐在電車二樓的最前面,有時會覺得自己若沒抓好,一個煞車可能就會掉出窗外了。XD
由於現行電車系統的電力並不足以支應電車的空調使用,所以香港電車上目前大多是沒有安裝空調的,
雖然營運的公司提出了翻修供電系統的計劃,但部份居民擔心供電系統翻修之後票價會上漲,
也有人認為加裝空調會失去電車的歷史特色,所以抱持反對態度。
↑電車
在電車內對著外頭拍照,由於兩層的電車車身相當高,
由上方俯瞰街景的感覺真的很新鮮。
↑電車
電車行駛途中在路口停了一會兒等待紅燈,即便是電車依然得遵守交通號誌指示。
↑銅鑼灣
坐了近十分鐘的電車,我們到達銅鑼灣,下車之後準備到喜記吃晚餐。
在香港的人行道等著過馬路時,都會聽到行人指示燈發出連續「噹、噹、噹」的音效,
比較奇怪的是,這種「噹、噹、噹」的音效在亮起綠燈、可以過馬路時會響得又急又快,
就是一連串的「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」,
然後隨著接近變紅燈的時間響得越來越慢,變成「噹、噹、噹、噹、噹」,最後變成「噹、、噹、、噹」
感覺似乎應該要反過來才對?或許是想要用快速的聲音讓大家綠燈一亮就走得快一點吧。
小丹尼在第三天時有把這「噹噹」聲錄成手機鬧鐘的鈴聲。XD
↑銅鑼灣街景
銅鑼灣的街景感覺相當熱鬧,我們於到港首日前去看網球比賽的維多利亞球場也是位於銅鑼灣。
↑喜記避風塘炒辣蟹
這是 Wendy 早在出發前就指定必吃的辣蟹,店家外頭的裝潢看起來金碧輝煌。
↑喜記的 Menu
由於沒有事先做功課研究,一直到進到店內,我對於炒辣蟹要吃些什麼都還沒有概念,
事實上由於個人比較怕麻煩,對於吃的時候需要剝殼、去骨、挑刺的菜式,平時都很少碰,
而海鮮甲殼類更是得剝殼去骨的菜色裏頭最為麻煩的一種,
也因此以前和同學朋友一起吃飯時就常被虧說總是挑軟仔吃。XD
↑喜記的紙巾
要剝殼的辣蟹,紙巾一定得留著最後擦手。XD
我時常在想,如果未來的生物科技更發達,或許可以養殖出那種沒有殼、整隻都是肉的大螃蟹,
從水裏抓上來之後直接丟進鍋裏料理,上桌後用筷子一夾就能直接享用,這樣吃蟹的話一定很輕鬆快活,
若是要油炸的蟹,或許可以直接把小麥粉的基因放到螃蟹身上變成殼,這樣的話連裹粉的步驟都可以省下,
愛吃蟹黃的可以造出整隻都是蟹黃的蟹,也可以考慮把蔥、薑、蒜、胡椒的基因直接和蟹混合,
這樣預先調過味的重口味活蟹不但可避免為天敵所食,蟹肉調理上桌後吃來一定也更加入味,如此一舉數得豈不妙哉?
↑花生魚干
在喜記時由於我坐得離吊燈遠些,拍到的照片顏色偏暗,距離也都遠了點,
感謝 Michelle 提供她在喜記所拍攝的照片。
喜記的前菜是花生魚干,花生以薄鹽拌炒、口感酥脆,魚干入口微辛,兩者同食別有一番滋味。
↑白灼東風螺
這是之前從來沒吃過的料理,有點像是使用放大燈照射過之後放大了數倍的燒酒螺,XD
所謂的「白灼」是粵菜烹調的一種技法,以煮滾的水或湯,將生的食物燙熟,稱為灼。
所以白灼東風螺就是指滾水燙東風螺,Michelle 教我們先把螺肉取出,去掉內臟之後食用,
由於此道料理只用白灼處理,螺肉吃來頗為清淡,還算新奇,但稱不上美味就是。
↑椒鹽鮮魷
這道是椒鹽鮮魷,有點像台灣鹹酥雞攤子上賣的炸魷魚,
不過肉質軟嫩的程度比起普通的炸魷魚強上許多,椒鹽鮮魷上頭還撒了一層碎粒狀的炸蒜酥,
炸蒜酥與椒鹽鮮魷一併同食,發揮了畫龍點睛的絕妙提味功能,讓魷魚的滋味嚐起來更為鮮美。
↑豉油皇大蝦
殼還不算太難處理,用豉油炒過之後蝦鮮味美,令人吮指回味,
美味的重點是在於蝦肉的鮮與豉油的香,個人很喜歡這一道菜。
↑避風塘炒蟹
我們點了兩隻炒蟹,一隻加了小辣,另一隻不加辣,端上來的盤內除了炒蟹之外,還堆滿了碎粒狀的炸蒜酥,
小辣的那一盤吃起來的感覺並沒有加得很辣,Wendy 一直懊悔著剛才沒有加辣一點,
店家還附上了兩隻碎殼用的工具,可以用來將蟹腳夾碎,不過其實原本上桌時蟹腳就都已經都夾碎啦,
螃蟹果然是吃起來很麻煩的食物,吃到後來雙手整個都沾得油膩膩,不過蟹腳真的很好吃,
下回有機會的話找家平民化一點的再去吃吧。XD
↑金銀蛋浸菠菜
裏頭有菠菜,普通的蛋和皮蛋,炸成金黃色的是蒜頭,混在一起燴成羹湯,
我個人對於這道菜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。XD
↑薑粒炒飯
薑粒炒飯米飯炒得蓬鬆、粒粒分明,金黃的色澤加上點綴其間的翠綠青蔥,光看外表就令人食指大動,
雖說是薑粒炒飯,但事實上在吃的過程完全沒有注意到裏頭有薑粒,可能是沒放很多吧?
使用泰國米炒出來的炒飯本身就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品質了,是很好吃的一道炒飯。
↑太湖海鮮城
在喜記吃了一個小時左右的晚餐,離開店家時已經十一點多,我們跟要趕車回家的小蘭說了再見之後,
接著步行到附近的發記去吃 Wendy 朝思暮想的甜品「楊枝甘露」。
前往發記的途中,Michelle 指了太湖海鮮城給我們看,太湖海鮮城是香港最會得獎的餐廳,
曾經一口氣於香港旅遊發展局主辦的「美食之最大賞」中勇奪同年度的四個大獎,
他們於 2001 年至 2005 年間,在全港公開賽事中,總計奪得 13 項至高榮譽金獎與金獎殊榮,
如果是家這麼會得獎的餐廳,餐點的價格肯定是非常驚人啊。
↑太湖海鮮城
太湖海鮮城的指示招牌隨處可見,一路走來連續看到了三四個大型的指示招牌。
↑香港賽馬會
前往前往發記的途中看到的香港賽馬會,似乎是投注的地點吧。
在路邊的轉角處看到了一個賣糖蔥薄餅的小攤子,那是一種把長蔥糖包在潤餅裏頭的點心,
很久之前我在台灣夜市的攤子上有見過,Michelle 轉頭問我有沒有嚐過,
我回答她:「妳現在知道我被稱為耆老的原因了吧。」XD
↑發記甜品
走了一陣子之後到了發記甜品的銅鑼灣分店,看了看四週的環境,我和小丹尼不約而同的驚訝了起來,
原來我們到達香港的第一天晚上,中途離開維多利亞公園網球場來逛銅鑼灣的時候,最後就是逛到這裏然後折返回頭,
發記甜品原來就在世貿中心(World Trade Centre)的斜對面啊,這真是太巧了。
↑發記甜品 - 排隊
雖然時間已經接近晚上十二點,但發記甜品門外的客人還是相當多,
我們拿到廿號,前頭還排了很多人。
↑發記甜品
發記甜品門口亮晶晶的招牌。
↑發記甜品
甜品店內已經完全坐滿客人,在店家門口排隊的除了等待內用的客人,也有在等外帶的。
門口海報上的照片真的拍得好誘人啊!
↑板前壽司
這是一家開在發記甜品隔壁的板前壽司,客人也是絡繹不絕,晚上十二點了還有人在門口排隊,
就在我們訪港的這幾天,這家店的新聞佔據了香港各大報的頭條版面,全文如下:
港商奪吞拿魚王震撼日本
鄭威濤以 43 萬元得標 6 日空運扺港 稱將用蝕本價回饋顧客
【本報香港訊】香港板前壽司老闆鄭威濤,5 日在東京築地魚市場今年開市日投得全場最貴的藍鰭吞拿魚(鮪魚),
成交價逾六百萬日圓(約四十三萬港元),創五年新高,6 日即空運返港,即賣,晚市饗食客。
築地魚市場每年首個交易日的「新年魚王」極具好意頭,首次由外國人投得,震驚整個魚市場,日本及國際傳媒亦爭相報導。
日本東京築地魚巿場 5 日凌晨 5 時起,舉行被視為每年新年盛事的首場吞拿魚拍賣,
場內雲集 2904 條由日本全國各地捕獲的新鮮吞拿魚及海外運抵的急凍吞拿魚,但較去年減少逾三百條。
全場最高身價的藍鰭吞拿魚在青森縣捕獲,重 276 公斤,競投十分激烈,經過多口叫價後,
最終成交價高達 607 萬 2000 日圓,比去年的「新年魚王」貴近二百萬日圓(約 15 萬港元),
即每公斤價值二萬二千日圓(近一千六百港元)。
日本共同社報導,築地「新年魚王」竟由港人投得,魚市場中人形容為聞所未聞,令日本業界大為震驚。
鄭威濤即場接受日本傳媒訪問時高興地說:「我一看見牠的脂肪分布就已非常喜歡,
我會將四分一條魚留在日本的分店奉客,餘下的則運返香港,香港人也想吃美味的吞拿魚呢!」
鄭威濤又說:「這種魚很難得,因為係最靚的吞拿魚,價值好高,成本價要成 60 元一片,但我們會賣 50 元。」
板前壽司副總經理麥建成說,為慶祝該店上月中在東京赤開分店,老闆日前專程到築地競投「新年魚王」,
取其好意頭,為東京分店打響名堂,本來預算用一千萬日圓(約七十二萬港元),但估不到成交價比想像中便宜。
麥建成指出,四分之三條「新年魚王」6 日空運到港,該店將以蝕本價回饋顧客多年來支持,以吞拿魚腩為例,
每碟打算賣 50 元,比平日的 35 元略貴,但仍低於成本價。
↑發記甜品
發記甜品的閃亮招牌,這裏雖然只是深井發記甜品的分店,但據說營業額已經快要跟本店不相上下了。
↑發記甜品 - 候位單
這是我們拿到的候位單,六個人的位置比較不好等,結果最後我們還是分成兩桌坐了。
↑發記甜品
發記甜品的分店和營業時間,目前總共有五家,最晚的開到半夜 2:30。
↑發記甜品 - 店內
排了廿分鐘的隊,我們終於進到店內,店內的空間不大,難怪許多人都直接買了外帶帶走。
↑發記甜品 - 榴槤飄香
大師點的榴槤甜品,名字叫榴槤飄香,看大師吃得津津有味相當滿足的感覺,這道應該不錯吃。
若是敢吃榴槤的話,聽說發記有一道叫「榴槤班戟」的超猛甜品,大師下回可以挑戰看看~:P
↑發記甜品 - 楊枝甘露
這就是讓 Wendy 朝思暮想的楊枝甘露了,
楊枝是指柚子絲,甘露是指芒果,吃起來的口感酸酸甜甜的,的確是款會讓人喜愛的味道。
↑發記甜品 - 薑湯清心丸蓮子
Michelle 點了一種叫清心丸的點心,是由樹薯做成的,
由於看著單子覺得很神奇,Kitty 後來也幫我們點了一碗,
清心丸吃起來感覺像蒟篛,不過這碗甜品的薑下得很重,
小丹尼、Wendy 和大師都才試了一點就放棄了,最後由我把它給收拾掉。
↑地鐵銅鑼灣站
吃完甜品之後已經過了十二點,我們和 Michelle、Kitty 告別,之後到地鐵銅鑼灣站搭車回飯店。
聽說住在新界天水圍的 Michelle 當晚從銅鑼灣回到家已經一點半了,
大家陪著我們這些瘋狂的遊客東奔西跑玩到這麼晚,真是不好意思啊。*拜*
↑往上環方向
其實應該搭乘往上環反方向的列車回飯店,不過由於那晚銅鑼灣站兩邊月台的車都可以回到油麻地,
於是我們從往上環方向的月台上了地鐵。
↑油麻地C出口文明里
這是靠近我們住的飯店方向的出口,油麻地C出口文明里。
↑詭異的海報
回飯店的路上,我們先到 7-11 買了瓶裝水等補給品,
這是我們在路邊牆上看到的詭異海報,海報上所有人的嘴巴都張成一樣大,而且笑得很怪異。
↑寫明信片
回到飯店時已經半夜一點,洗完澡之後小丹尼開始寫起明信片,
受到小丹尼的精神感召,我也拿出在太平山頂買的明信片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了起來,
電視上播的是一齣叫做「高原的訪客」的連續劇,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新疆,
內容是一位略顯豐腴、臉上有痣、心機很重的女特務,周旋於丈夫、情人與長官之間的故事。
小丹尼寫了六張明信片,我寫了四張,寫完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三點鐘了。

↑本篇與上一篇文章內容的實際移動範圍
紅色的粗線所標示的是第二天(中)、(下)兩篇的移動範圍,包括太子、九龍塘、金鐘、中環、銅鑼灣、油麻地。
原先第二天的(中)、(下)兩篇其實是一起寫的,但由於寫得太長無名系統不給貼,
所以最後不得已,只好將之切分成兩篇。
下一集.香港行遊記.第三天(上):金華冰廳 & 海港城 ZARA & 天星小輪
紅綠燈的音效
回覆刪除上次Michelle有跟我們解釋過
那是為了看不見的盲人朋友裝設的
只要聽音效就知道可以過馬路了
下次吃橋底辣蟹吧
我本來找的資料是橋底
喜記是書上介紹的
先看到喜記就先吃啦
我完全沒想到價格的問題XD
金銀蛋的蛋是鹹蛋+皮蛋啊... 你沒吃到好鹹的味道嗎? :p
回覆刪除wendy 給我的blog 那家喜記裝潢是平民一點的...
然後我白痴的帶少了一條街...
其實他們兩家店本來都在下一條街才是...
怪不得我總覺得有點怪怪的... :x
這家喜記分店也實在豪華了一點...
至於電車, 現在有1至2輛是有空調的...
不過我覺得除非太熱, 否則坐普通的實在不錯...
而且看到有空調的機會也可能蠻小的 :p
那怪怪的海報是本地一個很有名的dj 林海峰的talk show 宣傳...
其實他除了是dj, 還算是一個跨媒體的創作人吧...